活动介绍
《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教学函(2023)1号)提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教育理念,通过将竞赛活动融入学习、
教学和就业环节,重塑教育的模式和目标,这一理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同时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务操作过程将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
专业理论和方法与本土的案例、情境相结合,通过实践进行知识内化,并最终转化为专业能力。
举办“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实现专业价值内化,
促进专业性自主成长,实现“理实一体化”的育人目标,大赛通过展示交流、人才评价、技能评定等,
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
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主办单位: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全国智慧社会工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承办单位: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专委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
技术单位: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全国范围内社会工作等社会服务相关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组队方式
本赛项的参赛方式为团队赛,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
具体要求如下:
1.团队人数:
参赛选手须为本学校在籍学生,每个团队的成员为3-6人(含团队负责人)。可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但不能跨学段、跨学校组队;
2.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或研究生,每位参赛选手只能加入1个参赛团队。各参赛团队需要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须为本学校专任教师。
(三)大赛赛制
1.本赛项每年举办一届;
2.本赛项原则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本赛项按照参赛对象分为专科组、本科组和研究生组三个赛道;
4.本赛项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统筹评审。
赛事流程
(一)报名阶段
1.报名时间:2024年6月6日-7月25日
2.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通过大赛官网平台进行在线统一报名,通过大赛平台进行注册并成功提交相关资料即视为报名成功。
报名需要提交的材料清单如下:
(1)在线报名表;
(2)学生证扫描件(参赛团队所有成员)。
(3)盖章后的报名表。
3.大赛官网:https://cswc.mytpr.net/
(二)资格审查阶段
1.资格审查时间:2024年7月26日-7月31日
2.审查方式:大赛组委会将按照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院校分别设置大赛专项组委会,由其负责报名信息的资格审查工作。
3.发布入围名单:
大赛组委会将在2024年7月31日24:00 前在大赛官网发布入围团队名单,同步组建赛事微信群,邀请入围的参赛团队负责人及指导老师进入,便于沟通赛事相关工作。
(三)初赛阶段
1.初赛时间:2024年8月1日-10月15日
2.文本作品上传:参赛团队于大赛平台查看入围名单后,可根据大赛平台发布的“初赛文本作品要求”进行准备,并于 2024年8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24:00 前提交到大赛官网。
3.作品评选:2024年10月1日-10月15日,大赛组委会自行组织专家团队评审参赛团队作品,按照参赛团队所在省份报名团队基数的10%-20%分别推选出3个赛道的优胜团队参与全国赛(决赛)。
4.视频作品上传:大赛官网公布优胜团队名单,入选优胜团队收到通知后,根据大赛平台发布的“实务模拟视频要求”录制初赛作品配套的实务模拟视频,并于2024年10月16日至2024年10月31日24:00前提交到大赛官网参与网络评审。
(四)网评阶段
1.网评时间:2024年11月1日-11月9日
2.网评内容
(1)初赛作品
项目报告类:包括背景介绍、主要做法、服务效果、总结评估和专业反思等部分构成;
实务案例类:包括背景介绍、服务计划、服务计划实施过程、总结评估和专业反思等部分构成。
(项目报告类和实务案例类,选择一种形式即可。)
(2)实务模拟
参赛团队自行选择初赛作品中的核心服务环节进行实务模拟,并录制成视频上传至大赛平台。(详见实务模拟作品要求)
模块
作品名称
主要内容
分值
模块一
初赛作品
项目报告类或者实务案例类作品
100
模块二
实务模拟
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技能 实操应用
100
3.成绩评定与公布
参赛选手提交作品之后,由组委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团队根据大赛评审标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分(详见大赛评审标准)。组委会将于2024年11月9日24:00前在大赛官网公布网络评审成绩。
(计算方式为:参赛团队网络评审分数=初赛作品*50%+实务模拟*50%,网络评审分数占比赛总成绩的40%。)
(五)决赛阶段
1.决赛时间:2024年11月15日-11月17日
(具体日期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2.决赛地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民政职业大学
(具体地址请关注大赛官网通知)
3.决赛形式:现场比赛(线下)
4.决赛内容
(1) 方案设计。全国赛执委会给出选题方向,团队自行选择一个实务题目,针对选择的题目进行服务方案设计;
(2) 团队答辩。对所设计方案以PPT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详见大赛评审标准)
模块
主要内容
比赛时长
分值
模块一
方案设计
社会服务、社会工作实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
210分钟
100
模块二
团队答辩
展示服务方案、回应专家提问
15分钟
100
5.成绩评定与公布
(1)成绩评定
决赛成绩=方案设计*60%+团队答辩*40%
总成绩=网评成绩*40%+决赛成绩60%
根据综合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分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成绩公布
于大赛官网公示团队排名名单;
6.颁奖典礼:比赛总成绩公布后即召开颁奖典礼,活动将由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全网直播。
五、组织领导
(一)大赛组织委员会
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管理、决策与协调,由大赛指导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大赛主办单位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和全国智慧社会工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专委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技术单位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安排人员组成(具体名单详见大赛官网公示)。组委会设置专项组委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大赛执委会(具体名单详见官网公示)。
(二)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
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确定有关规范及赛题、制订赛事评审规则和实施细则、评审参赛作品等工作。全国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由21名评委组成,每个赛道7名评委,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牵头组织国内顶尖的相关学科专家、行业专家组成。
(三)大赛执委会
由大赛主办单位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和全国智慧社会工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专委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共同安排人员组成(具体名单详见官网公示),大赛执委会设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和服务工作。
荣誉称号设置与奖励
(一)荣誉称号
1.参赛团队:
专科组、本科组、研究生组每个赛道单独设置,根据比赛总成绩排名名单。
第1-2名获得“金社服务案例”称号(奖金待定)
第3-5名获得“银社服务案例”称号(奖金待定)
第6-10名获得“铜社服务案例”称号(奖金待定)
排名第11位及以后的所有团队获得“优秀决胜团队”称号;
2.指导老师:每个赛道单独设置,根据所指导的团队比赛总成绩排名结果,前10名团队的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二)其他奖励
为获得荣誉称号的指导老师和团队颁发荣誉证书。
法律说明
1.参赛作品须为原创,大赛主办方及参赛者共同享有作品所有权、使用权和知识产权;
2.参赛者选送的作品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利益,如果由此引发的任何侵权及版权纠纷,参赛者应负责处理并承担全部责任;
3.所有参赛者均被视为对以上规定和要求认可。本条款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条款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组委会有最终解释权。
特别声明
1.本次大赛为全国性公益大赛,不收取参赛者的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期间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2.参赛团队负责人均需加入微信工作群(加群方式另行通知),以便及时获悉赛事相关信息;
3.参赛作品需为团队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4.参赛即视为同意主办方和承办方有权将作品用于活动宣传、网上展示、媒体播放等宣传或商业用途,享有专属出版权,出版后,参赛团队有署名权。参赛团队可通过公众号等方式传播自己的作品;
5.本次大赛由美亚联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6.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资料下载
附件:首届“ 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决赛通知
附件:《大赛决赛回执表》
附件:首届“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初赛阶段文本作品晋级结果公示
附件:首届“中社杯”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初赛阶段文本作品晋级团队证明
附件:大赛延期通知
附件:赛事微信群二维码
附件:大赛赛事内容
附件:初赛文本作品要求
附件:实务模拟视频要求
附件:大赛评审标准
联系方式
(一)全国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技能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1:
孟宪红
手机:18510328032
邮箱:18510328032@163.com
联系人2:
邓 洁
手机:13681358465
邮箱:sharon55@126.com
联系人3:
张 玉
手机:18510289388
邮箱:zhangyu@ndlink.cn
(二)技术支持联系方式
联系人1:
张帅
手机:18001125669
邮箱:zhangshuai@myunion.com.cn
联系人2:
赵建斌
手机:15611175558
邮箱:zhaojianbin@myunion.com.cn